陈义轩当时眼睛都快惊讶的掉出来了,神仙还可以这样玩!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就算打死他,他也不会想到啊!陈义轩还感到不解,又问:“那个掰高粱包的十几岁的孩子,莫不是你给他使了什么法术,咋表情那奇怪呢?”六爷说:“没有,准确的说,他现在是11周岁多一点,还有两个多月十二周岁。”陈义轩一脸疑惑:“你怎么知道这么详细?”六爷淡淡地说:“那是我爸。”
这次陈义轩差点惊的从床上掉下去!六爷接着说:“咱们吃的那是一种真菌,是高粱黑穗病引起病变的结果,高粱被真菌所扰,就会结出这种果实,我们那里叫‘葚头’(葚头,京东一代的方言,称呼一种为小球形蜜结在一起的结构为葚儿,比如桑葚儿!这种东西被称作葚头,是其有一个品种与高粱结穗无异,只是壳内为真菌,因此才有此称呼,其他地区称作“无米”),如果不管它,成熟之后,它会变成一包黑色粉末,粉末随风飘散,所到之处,来年那棵高粱还会结这个东西,所以及早掰下来也是好事,既避免那棵高粱继续吸收营养,也可避免来年真菌传承,这一带民风非常淳朴,不管谁家的地,掰掉这个东西都是有益无害的,所以主人家见到了,也不会反对,这不算淘气!而生活困难的,这东西可以拿回去充饥。”
“直接砍掉不是更节省地力!”陈义轩嘟囔着说,六爷笑了笑,“这个地方的人种植这种高粱并不是因为他好吃,也不是产量高,是因为他长的很高,可以防止洪水的负面影响,这种高粱的秸秆用途非常广泛,不仅制作笤帚、编制锅盖,篓子,还可用于盖房,夹仓等。保留秸秆还有用的!至于那表情嘛!父子天性,我爸看到我,似曾见过,又想不起到底在哪里见过,当然迷茫啦!”
六爷又点着一支烟,接着说:“27年之后,我才会出生,今天你看到的那个老人,是我爷爷,那大高个子,是他弟弟,就是我老爷,那两个小伙子,一个是我大伯,一个是我三伯。”陈义轩想到了那小伙子玩枪的样子便问:“你三伯父年龄不过十七八岁,不像是当过兵的,摆弄那枪怎么如此轻车熟路,好像老兵一般?”六爷一笑,说:“我们家造枪销售,所以我才把现场发现的臭弹拿来,让我爷鉴定!”
陈义轩又问:那我们下午去哪?”六爷一翻身说:“华新纺纱厂,去找我大爷,那子弹是他做的,我已嘱咐警员去买两条活鲤鱼和一坛臭豆腐,老人喜欢吃这两样东西!”陈义轩心说好家伙,两条活鲤鱼!(当时那个年代活鲤鱼是最为奢侈的生鲜)
下午陈义轩拎着两条活鲤鱼,都是在分水翅上扎个小孔,用线绳穿着,每个也就1斤半左右,这么大的活鲤鱼在当时很贵的,因为大小恰好合适上盘,8毛1斤,这两条鱼时价可以籴5斗玉米!把臭豆腐坛子装在鞍袋里,跟着六爷出发了。
到了纱厂,因为身着警服的关系,马上有人出来接待,听说要找钳工师傅,就要派人去叫,六爷摆摆手制止了,说:“带我们去车间拜访。”纱厂的人虽然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老总的话当然是得听,于是便带着六爷和陈义轩去寻人。
见面之后,六爷忙叫大爷(辈分是爷爷,年龄并不大),摘掉手套,上去握手,对方诚惶诚恐,六爷也没细说亲戚关系,只是拿出礼物,对方更是不知所措。之后,六爷拿出手绢,举给对方看,对方看了一眼弹头,肯定的点头说:“是我做的。”(唐山方言做发“揍”音)六爷又问:“能确定卖给谁了吗?”对方看着六爷的脸说:“得看看枪药才可以知道!”六爷点点头,只见他大手在弹头上掰了掰,一下就拔下了弹头,张开另一只手,把枪药倒入手心,陈义轩也是头一次看到枪药,原来像老鼠屎似的。他看了枪药抬头跟六爷说:“连枪带子弹,都卖给老李家的亲戚了!”六爷“哦”了一声,便跟对方告了别,带着陈义轩骑马离开了......
说明:手机阅读,可用拇指按住屏幕往上拉。可自动进入下一章
说明:电脑阅读,可以按键盘← →方向键直接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