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十五岁,身体还没长成,要在成都留在太子身边读书,你自领一军出征,你的任命、人手什么的自有关家帮你打点”。
这跟三国演义写的不一样呀!
“东征在即,小关侯不出征的话,我怎么跟他学兵法啊?”
关焉从怀中取出一本书丢给赵骥道:“我父亲的兵法都是出自这本书,你自己拿去悟,反正你记得跟人说你的兵法都是学关家的就行了”。
赵骥接过书一看,顿时懵了:《春秋》?玩呢?我特么知道关公喜欢读春秋,但你非要说他是从春秋中学到的兵法是不是也太牵强了。
“看来你是准备选第二条路了”,关焉眼见赵骥屈服,想到心中谋划即将达成,此时表现得颇为大度,“你还有什么要求就尽管提,关家自然会竭力助你立下战功”。
还立战功?能活着回来就不错了,刘备这次带走的几万人就没回来多少。
赵骥凝思片刻,终于点头答应:“好,我答允你了,不过我没带过兵,得给我配一个上过战场的人搭档”。
关焉想也不想就答应了:“行,没问题,我父亲的主簿廖化也是领过兵的人,我想办法看能否调他过来”。
“廖化不行,他官职太高,资历太深,我使唤不动,两人之间必起冲突”,赵骥其实心中已有属意的人选,“把中军校尉阎宇调拨给我,就是上次和你比武的那个人”。
三国演义把阎宇描写成了一个依附宦官、不学无术的人,但陈寿在三国志中却评价阎宇宿有才干,相较而言,赵骥更愿意相信陈寿的说法,以蜀汉的吏治,蒋琬、费祎这种精明的政治家是不会把一个无能之辈放在战区首长这么重要的位置上的。
“他那武艺…”关焉迟疑了一下,但还是满足了赵骥的请求,“行吧,左右不过一个校尉而已”。
“另外,我不随大军出夷陵,我要独领一军出武陵”。
“武陵?”关焉有些诧异,“没听说要出兵武陵呀”。
赵骥断然道:“我料定朝廷必会以偏师出武陵”。
历史上,刘备以马良为使者,说动五溪蛮夷在武陵郡发动叛乱,但后来被吴将步骘平定,马良也殒命于此战。
赵骥之所以想去武陵,是觉得如果自己能自领一军的话,在这条进军路线上会有更大的指挥自由度,一旦形势不对,能更方便跑路。
“朝廷真会出兵武陵?”关焉将信将疑,“如果真如你所料的话,我会尽力争取”。
“你能给我多少人手?”既然已经决定参战,赵骥自然要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资源。
“给你一百人,都是我父亲亲训的刀盾兵”,关焉语气重带着一丝自豪之情,“他们全是能够以一敌十的军中精锐”。
“除了刀盾兵,还能招募些擅使长兵器的人吗?”
“长兵器?”关焉摇摇头,“关家部曲多是使短兵的,你为什么要找使长兵器的人”。
赵骥心想,反正也瞒不过关焉,干脆径直相告:“我有家传的阵法,需要配备会使长兵器的人”。
“什么阵法呀?能告诉我吗?”
“鸳鸯阵!”
说明:手机阅读,可用拇指按住屏幕往上拉。可自动进入下一章
说明:电脑阅读,可以按键盘← →方向键直接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