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赶忙告诉唐家父子。
这项任务自然轮不到唐老师傅来做,于是换成了唐三上场,对着铁管一阵猛吹,最终吹出了一个比人还要高的巨型玻璃泡泡。
“接下来,等这个大泡泡冷却后,小唐师傅负责切割,切出大致方正平整的玻璃片即可,
“切好的玻璃片需要再次放入炉内加热软化,然后使用这根大铁棍将其擀平...
“擀平后,就是进行水磨工序了,尽可能地把玻璃片磨得光滑平整,基本上就算完成了。”
陈铭详细地交待了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并让大家休息——毕竟现在已经接近凌晨了。
尽管大明并不流行支付加班费,但陈铭也不想变成一个不顾员工权益的黑心老板。更何况玻璃烧制是个高风险的工作,要是出了几个工伤事故,那就糟糕了。
一夜过去,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
第二天清晨,当陈铭和艾福四以及他们的兄弟们都收拾整齐后,一起来到了窑炉。他们看见一片片明亮闪烁的玻璃摆放在那里,光彩夺目,非常引人注目。
“昨晚我和师兄弟们忙碌了一整晚,抓紧时间把这些琉璃板打磨得光滑透亮,公子您觉得满意吗?”唐三略带疲惫而又兴奋地问陈铭。
“很好,非常好!做得太棒了,各位兄弟辛苦了,我会安排下去给你们多加两天的工资……千万别客气,这是你们应得的!”陈铭对着这一群熬出了黑眼圈的手工匠人们表示感谢。
说实话,这些手工打磨的平板玻璃质量确实不错,虽然比起后来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浮法玻璃略有些差距,但也相差不远。而且因为是手工磨制,玻璃表面竟出现了一层奇特的光环。
这并非空穴来风,凡是手工艺品的光泽和机器制品仔细对比的话,总会有所不同。
“这就是有温度的玻璃!”陈铭抚摸着一块平滑的玻璃板,由衷地称赞道。
“公子您是以真心换真心,别的雇主哪会管匠人们的生活安危呢……”
王有贵低声说着,一如既往地实话实说。
“大家都看到了吧,这块玻璃板用途重大,我打算拿它来做山中木屋的窗户!当然这只是试验。”
陈铭转过头向在场的人解释道。
“哎呀,这不是书上记载的晋武帝时期的琉璃屏吗?那个可是极其奢华的东西啊!”
子愚读书多,率先意识到了这一点。
陈铭点点头,既肯定了子愚的观点,又加以补充:“你说得对,但也不完全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物品应该会进入千家万户。”
“而且这种东西不仅可以用来做窗棂、灯具、镜子、容器等等,每一种都有极大的实用价值。我们大明朝人口众多,如果每个人只买一件,那该值多少钱呢?
其他人可能不清楚,但在座的各位都亲眼见证了,其实除了人工费用,这块玻璃的成本也就几十文而已……我想问的是,我能允许只有王家独自享用这一切利益吗?”
陈铭的一席话让大家豁然开朗,纷纷点头赞同。
感慨一番之后,陈铭发现时间已不早,于是决定动身回程。
考虑到窑炉还需要有人留守照看,子愚主动请缨,愿意留下继续监督其他物品的烧制工作。
看到这个对新技术越来越感兴趣的少年,陈铭突然想到一个主意,他把子愚拉到一边,私下里对他说道:
“咱们都是自家兄弟,我也就没必要藏着掖着了,我现在就把制作玻璃镜子的方法教给你。接下来这两天你就辛苦一点,在这里让小唐师傅帮你做出几面来,这可是个宝贝疙瘩!”
陈铭边说边将一份写着制作玻璃镜子的“锡汞齐法”的文稿递给了有些惊讶的子愚。
说明:手机阅读,可用拇指按住屏幕往上拉。可自动进入下一章
说明:电脑阅读,可以按键盘← →方向键直接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