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首页 > 小说 > 不学习就要继承亿万家产 > 159、第一百五十九章

159、第一百五十九章

作者:暮寒公子

叶千盈便微笑起来,她仰头看着自己的男朋友先生,缓缓对他送上了一个吻。

唇齿的交缠之间,叶千盈的声音有些含糊,却足以让人听清。

“那么,我们订婚吧。”

————————————

时光荏苒,一晃就是两年。

这两年里发生的事情不多不少,而对于叶千盈来说,她从不曾浪费一分钟的时间,于是每一件事都有着其特殊的意义。

第一件事,是叶千盈和窦信然订婚了。

在两年前的那个年假,叶千盈和窦信然确定了婚约。

订婚的流程安排、婚讯公布,都尚且需要一段时日发酵。所以叶千盈并未用那个年假直接订婚,而是和窦信然提前享受了一段蜜月=w=

据说大哥和二哥得知消息后,关起门来咬耳朵——“这小子说要来我们家过年,结果第二天就和小妹商量好了订婚,坏得很”。

叶千盈和窦信然得知此事后,不由得相视一阵爆笑。

她还要回基地继续自己的研究,因此做了甩手掌柜,订婚典礼上的大多数事都交给窦信然拍板。几个月后,一切安排妥当,叶千盈回到d省,完成了和窦信然的订婚典礼。

对于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订婚典礼一过,如非巨大变故,往往就不会退婚了。可以说,两个人现在除了领证之外,在外人眼里,和举办了正式的结婚典礼也并无太大区别。

此时此刻,他们已是名正言顺的未婚夫妻。

第二件事,则是叶千盈的研究。

当初叶千盈立下目标,要求两年内完成对非碱性金属超导的重要突破。

这一次,没有系统商城的帮助,没有前人的石头能给她摸着过河,只有一整个团队的齐心协力,还有她一个个深夜里对照着实验结果做出的调整。

如此日复一日。

将近两年的时光里,叶千盈竟然当真达到了从前立下的壮志。

就在她和窦信然订婚这一年的年底,叶千盈团队关于非碱性金属超导观测与噪音反应的论文,便被刊登上了《science》。

如果说,《inventiones mathematicae》、《annalsmathematics》、《acta mathematica》以及《journal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是数学界的四大天王,那么,《science》和《nature》这两本期刊在物理界的地位,无疑就是被加冕的双皇。

打个形象一点的比方,假如一个教授的论文能够在《nature》或者《science》被刊登,那就相当于医生的论文被刊登在了柳叶刀上,是可以够他吃一辈子老底的事。

通常来说,能被这两本期刊收录的论文,往往是生物相关,物理类的论文要想被它们收纳,其难度并不比登天简单。

——至少在淘宝都开通了直播卖火箭发射业务的当代,4000万软妹币就能买一次火箭上天服务。买主不但能自主决定火箭的图层,还能亲自享受一把指挥火箭上天的成就感。

然而,要是有某个土豪宣言,自己拿着4000万想买论文登上《science》杂志……

那他不如把这些钱都拿去买酒。等他一醉方休以后再入睡,做梦没准会更容易一点。

要是世上能有这种好事,那还不等土豪砸钱,恐怕叶千盈就早掏腰包了。她前段时间为了研究拓扑绝缘体的残次资料可谓是穷愁潦倒,不但系统里的所有名气值全部花光,连智能模拟课堂都要省着点上,数学家磁盘就更是买不起了。

用她对系统的话讲,那可真是,穷的只剩下钱了啊。

倘若能有这种快速便捷的氪金通道,叶千盈能把自己氪到头像登上《science》封面。

叶千盈:啊,这该死的钱,既不能让我的论文登上《annalsmathematics》,也不能让我的研究被《nature》引用。一想到这个我就伤心,你们快快离我远一点。

系统对宿主发出了红牌警告,提醒宿主注意空气中的酸碱度平衡,不要乱说这种引人柠檬之语。

既然想用钱砸上这种顶级王牌期刊是绝不可能的,那么,叶千盈团队的论文能够被《science》刊登,当然是靠实力。

论文一经刊登,立刻引发国内外大肆报道。

——年仅24岁的正高级研究员、被《science》收录的论文作者、数学物理界的双跨大神,同时还是华国本土培养出来的少年天才!

和大多数知名华裔的路线不同,叶千盈完完全全是在华国本土生长起来的。

而她的路线也清晰得一眼可辨: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军工方向,叶千盈一直服务于国家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当中,不曾任职于国外大学或者研究所。

这个消息无疑是一剂振奋的强心针:近年以来,华国人的生活水平逐渐上涨,许多家庭都有了供孩子出国留学的资本,海归也不再是一种值得稀奇的简历。

然而在顶尖学科的最上层,华国的青年人才流失却是很严重的。

叶千盈的出现,叶千盈的标志,无疑代表着一个闪亮的信号。

无论在她之后,有没有人能达成同样的成就,至少她的存在,就如启明星一样给人遥指着信心的方向。

……

很少有人知道,在叶千盈的论文刊登之际,潘大校,或者说,已经是如今的潘少将,曾经来找过叶千盈一趟——

国家之间的较量一直存在,即使没有战争,也会在明处和暗处显示出他们角逐的痕迹。

作为独特的、兼具“古国”与“大国”两个属性的东方文明,华国一直以来被西方忌惮、贬低而且防范。

“挖你墙角”,就是最直白而最恶心人的一招。

华国能用几十年补上过去百年的工业短板,但在某些顶级学术的研究上,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要走。

于是有心精进的学子们纷纷选择出国留学,在外锻炼自己的学术能力。

不少人当初走出去的时候,心里也会暗暗下定学成回来报效祖国的决心,然而等他们真的事业有成了,回来却未必会如最开始想象的那么容易。

除了其他国家故意的严防死挡之外,他们还会被自己的导师和同学苦口婆心的劝说。

有些人甚至会拿着介绍信,一下子被推入一个花花世界,那个世界里极尽诱惑地许之高薪厚利。

从这些学子个人的角度,他们寒窗苦读多年,想要给家人一个安定富足的生活,回报自己的家人,慰劳自己多年来的努力,这并无不可。

但,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讲……

潘大校说:“我不知道,他们在走进研究所的那一刻,到底有没有想到过,他们计算出来的某个曲线,很有可能变成现实里的导.弹系统,而武器的弹头正好对准驻扎在他家乡的部队腹心。”

潘少将说这话时语气平淡,像是已经见过了无数这样的例子。然而他眼神却近乎痛心。

在他看来,那些学子们可能有学子的立场——对,没错,荣华富贵人人想要,功名利禄人人愿享。

那些选择留在异国的天才,多半会诚实地承认,自己没有那么崇高,自己就是为了更好地待遇留下的。

“可是,”潘少将自嘲地一笑:“他们如果回来,难道国家没有安排他们的去向?”

对于技术人员,国家始终是有优待的。

而对于学成回来的研究者,考虑到他们的学历和经验,入职开始就已经预备着加一级。

是的,他们的祖国确实没有西方一些国家那么多的福利。

一个人口大国,又是发展中国家,许多省份的gdp尚需要中央贴补,数亿人的生活还处在扶贫攻坚的基准线上。

他们不能如西方一般给留学归来的学子们开出那么高的待遇。

毕竟,西方的金钱是从全球身上吸取的血液。

而华国是近年来才从旧日的屈辱中一点点站起,建国尚且不足百年,尚未完全洗脱贫穷的印记。

祖国有时候不富裕,祖国有时候没有钱。

可他们自己国家给出的工资和补贴,也绝没有太低。

潘少将辛辣地冷笑了一声:“有时候我看他们满口都是‘我也有难处,我也要养家糊口’这种托词,还以为他们下一秒就要被饿死了呢。”

说到这里,潘少将平静又难掩辛酸地叹了口气。

“没人会饿着他们,也没人挡着他们买房买车。他们总说我们没给他们待遇,其实我们给了,他们也早享用过了一部分。只是学出来后,就忘了。”

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脱贫攻坚,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越顶级的大学就越享受着国家高额的教育补贴。

这些人在出国之前的那些年,固然有他们自己寒窗苦读的结果,然而曾经被倾斜过的那些教育资源,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选择效力其他国度的顶级人才们,固然有自己的苦衷;然而潘少将作为军职人员,却也有属于他的立场。

世间大事,莫过生死。

——就在祖国的边境,潘少将的同袍们,那些或许才成年不久,面容还年轻的小伙子,每一天都站在危险的最前线。

要让潘少将说,和那些军人比起来,难道让这些学者少买一辆车,少住几平米的房,就割掉了他们的肉吗。

他见多了钢铁般的意志,便鄙弃软弱。他常与崇高的品格为伍,便厌恶因利益而忘记故国的行止。

就连叶千盈,当时大学军训期间被雨淋了想偷懒,让潘少将见到,他都在心里批评了几句小姑娘的娇气。

听了这一连串的肺腑之言,叶千盈笑了笑。她给潘少将倒了一杯茶水,潘少将喝了两口,情绪终于缓和下来。

“你猜到我今天来是要做什么的了?”

叶千盈爽快地点点头,自嘲道:“我是狗大户,对这个流程家学渊源,自然熟悉。”

潘少将和叶千盈同时大笑起来,过了好一会,潘少将才拿手指对着叶千盈点了点:“你呀。”

他收敛了脸上的笑意,正色道:“虽然你是明白人,但我习惯把话说透。对国家来说,人才流失的现象是到了需要治理的时候了。

“比起政策上的硬规定,我们更希望采用思想上的软手腕——叶千盈,国家需要你。我们想要把你树立成青年一代的学者标志。”

叶千盈安静地看着潘少将,脸上的神色没有一丝意外。

“那么,我该做些什么呢?”

潘少将微微一笑:“很简单,而且都是你正在做的。两件事情,一言以蔽之——第一,尽情发展你的才华,第二,矢志不渝地爱你的祖国。”

说明:手机阅读,可用拇指按住屏幕往上拉。可自动进入下一章

说明:电脑阅读,可以按键盘← →方向键直接翻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