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最近一两年,这类所谓“海归”的瓷器,还在市场上非常抢手。
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售假,在当时,还有一些人专门倒腾这个,比如韩国和岛国的文物贩子,从我们国家买了一些工艺品或者赝品,带到国外转一圈儿又卖给我们自己人。
不过,在当时,这种骗术属于新鲜事物,很多人都不了解,连古玩店的店主都不了解,比如郑钱不就上了当了,以为国外回来的必定都是老东西。
要不是马大宽以前开古玩店经历过这类事情,或许他也看不懂里面的门道。
记得在很多年之后,马大宽看过一张报纸,上面说的是006年的事情,这段话写的是一位景德镇的瓷器贩子的亲口述说。
瓷器贩子说,当年有三家颇具名头的拍卖公司高价拍出的5件海归的清代官窑瓷器,这5件都是出自他的手,都是他亲手做的高仿品。
直到这个秘密被公开了,这类的海归骗术,才逐渐的被人发觉,也慢慢的退出了古玩市场。
不过,现在才是00年,谁也还都不懂这其中的门道。
马大宽也是好心,就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跟郑钱说了一说,郑钱立刻茅塞顿开,看马大宽的眼神也变了,有些崇拜的意思。
“哎呀,郑老板,你不要那么看着我好不好?”马大宽谦虚地摆摆手。
“马老板,以前是我的不对,被人给利用了,被别人当了枪使,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追悔莫及啊!”
听郑钱这么说,看来是有求和的意思,做生意,当然要和气生财吗,何况还是同一条街上的店铺。
“郑老板,过去的事情不要再提了,还是那句话,不打不相识吗?”
“是是是,”郑钱重重地点点头说,“以后,我们还要多交流,我也要多多的向马老板学习啊!”
“学习可不敢当,”马大宽说,“其实,我就是对字画比较有研究,别的古玩项目,我不是特别了解,也是一知半解……”
“其实,我也对字画非常的感兴趣,”郑钱似乎来了精神,“不瞒二位,其实我们郑家发家,就是跟一幅古画有关……”
郑钱似乎要说一说他们家的历史了,眼睛都发出了亮光,似乎对于字画,也是相当的推崇和感兴趣。
郑钱说,他爷爷祖籍奉天,早年在津海老城区西南角一带卖羊肉,后来城市外扩,他的肉摊儿摆到了现在的沈阳道一带。
津海的沈阳道的古物市场可是个老资格,俗话说:先有沈阳道,后有潘家园。
这地方别看简陋破落,可着实出过不少好东西,像什么乾隆龙纹如意耳葫芦瓶,成化九秋瓶之类的,都是从这里淘出来的。
最热闹的不是周末,而是每个礼拜的礼拜四,记住了,想要来沈阳道的藏友,一定要这天来。
礼拜四这一天,是约定俗成的,来沈阳道的人最多,因为面积小,人就更显得拥挤。(未完待续)
说明:手机阅读,可用拇指按住屏幕往上拉。可自动进入下一章
说明:电脑阅读,可以按键盘← →方向键直接翻页